1、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分布
2、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
3、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
4、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5、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
6、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7、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8、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9、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0、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1、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3、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4、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分布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类诞生以来,经过漫长的繁衍与迁徒,如今已分布在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上。仔细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就能发现,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南亚人口稠密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这两个地区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包括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
(一)自然因素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过于寒冷、干旱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同样,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进一步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例如,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例如,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二)人文因素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的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另外,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人文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