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2、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4、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5、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6、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7、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8、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10、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
11、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损失。以上表述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区域?为什么平沙岛基本农田的保护会涉及不同级别的行政区?
不同类型的区域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如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如自然带或语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有的区域主要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有的区域主要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的区域是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如中国主体功能区。关于平沙岛的描述中包含了按自然特征划分的气候区,按人文特征划分的行政区,以及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
有的区域是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例如,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有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科学认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中国科学家找出了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为水稻育种专家寻找杂交育种的野生稻提供了帮助;科学家发现低硒地区,为有效预防克山病提供了依据。(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具有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的耐旱、耐寒、抗病等优良遗传基因,可用来改良水稻品种。中国野生稻零星分布在南方地区。东乡县有迄今为止发现的纬度最高的野生稻分布区,国家在这里划定了保护区,为科学家培育耐寒水稻品种提供了物种资源保障。)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例如,世界可以分为大洲,大洲可以分为地区,地区包含国家,国家内部又包含省、市等多个层级的行政区;东北平原是我国东部三大平原之一,是较高层级的地形区域,而东北平原又可细分为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三个较低一级的地形区域。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例如,上海市的繁荣带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该城市群的发展也推动着上海的发展。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平沙岛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发展,就是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发挥各自作用的结果。
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例如,同为国家,俄罗斯领土辽阔,而圣马力诺是袖珍之国。一般而言,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如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也有小国的长处,如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再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沿海省级行政区利用沿海优势招商引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内陆省级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