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2、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5、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发
6、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7、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8、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9、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11、综合探究二——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有助于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探究与分享: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余年,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了解和说明原始社会长达数百万年之久的历史。我们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远古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通过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可以了每早期人类进化过程的各种情况;通过对一些民族生活和民俗的考察,可以认识原始社会的会组织;通过有关的远古神话传说,也能了解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绘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那时,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探究与分享: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感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相关链接: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他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探究与分享: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观点二: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观点三: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阐明你的理由。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探究与分享:●我国古籍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竖”。●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录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押给某人,以及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土地抵押完后,如果还是无法偿清债务,债务人就只得把自己连同妻儿一起作抵押。结果,偿还期限一到,债务永能还清,不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债务人全家都论为奴隶了。
运用上述材料,说明奴康主与奴隶产生的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属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相关链接:古老的亚非大陆,是世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在北非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东亚的黄河等大河流域,形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眛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探究与分享: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说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关链接: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近步,如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唐朝的长安、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誉为封建时代的三大世界名城。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探究与分享:●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对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杭洲的丝织业,台湾、广东的制糖业,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广东的冶铁业,等等,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在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结合封健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专家点评: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探究与分享:●1644年7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率领国会军,与国王查理一世的国王军在英格兰北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战斗。经过激战,国王狼狈潜逃。1649年1月,一个高级法庭被建立起来,对国王查理一世进行审判。审判一国国王,在欧洲没有先例。克伦威尔十分竖决地主张,国王查理一世应作为暴君、逆贼、杀人犯、人民公敌来处置。他说:“我们将把国王连同他的工冠一起砍掉。”
●在法国人民的心目中,巴士底狱一直是封建专制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恭上空回荡着愤怒的声浪:“到巴士底狱去!”当愤怒的人群如潮水般涌进并占领巴士底狱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惊恐不安地问周围的人:“这是一场叛乱吗?”一个侍从回答:“不!陛下,是一场革命。”巴士底狱不久被夷为平地,人们在它的废墟上坚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这里理葬着巴士底狱。”“1793年1月21日,在一片“国民万岁”的欢呼声中,路易十六被押上了断头台。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英国和法国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查找相关资料,从社会生产、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谈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器示出很大的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专家点评: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封建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阶级的共同敌人。工人阶级在当时还非常年轻,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不可能领导这场革命。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也不能担当起领导革命的历史任务。于是,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关链接: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贤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探究与分享:●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持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0.3%。英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第三季度下降1.5%,这是自1980年以来英国经济最大的季度跌幅。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多家银行倒闭,股市遭受重创。
根据上述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相关链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1836年和1847年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爆发变得更加频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萧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经济危机难以治意,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专家点评:在生产资料方面,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科,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在生产过程方面,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由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在产品交换方面,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选就造成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相关链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